首页  >  法治江苏

法治,苏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

发布时间:2017-01-19         文章来源:bt365体育备用网址        

  “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,信用体系更加健全,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,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和谐稳定……”曲福田市长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,建设法治经济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,使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“的重要标志”!昨天,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,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,法治苏州、平安苏州建设,成为代表们热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。

  “小顽疾”也会造成“大影响” 城市乱象需引起重视

  民盟苏州市委副主委(兼)、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黄学贤代表认为,近几年,苏州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,但对照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,仍有一定的距离。建设法治社会,公民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亟待加强。

  他向记者举例,时下,与公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需引起重视——

  一是“单行道,不单行”。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,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在部分道路逐步实行单行制(包括分时段单行)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但一段时期后,某些路段“单行线不单行”的现象再次“冒头”,高峰拥堵情况仍较严重。

  二是“私家车,随意停”。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。人行道、禁停区、小巷内随处可见私家车,不仅严重影响人们出行,且直接对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。

  三是“斑马线,肆意闯”。斑马线被称作“生命线”。车辆在斑马线上主动避让行人是少之又少。有些路段斑马线两侧虽标有“车让人”字样,但车辆肆意闯斑马线的现象仍较严重。

  四是“经营者,乱占道”。占道经营可谓城市一大顽疾,不仅普遍存在,且久治不愈,严重影响城市形象,影响道路通行。

  五是“宠物犬,无拘束”。《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》2006年就已制定,但从目前情况看,该法规实施效果较差。宠物犬的“无拘束”饲养问题,给城市卫生和居民人身安全带来的影响要引起重视。

  黄学贤代表说,以上种种,虽不是什么重大违法行为,不至于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全,但其对社会的直接影响不可小视,与城市形象严重不符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治建设进程。

  “建设法治苏州,让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成为苏州精神文化的重要特色,需要多管齐下,着力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。”为此,黄学贤代表建议,一要结合“七五”普法,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,多渠道加强公民法治教育。如以案说法、案例释明等等。二要严格执法并落实执法责任制。针对各类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的违法行为,执法机关一定要严格执法,依法处罚,通过执法责任制的落实,建立长效机制,切忌“一曝十寒”的运动式执法。三要在全市范围建立法治化、体系化的诚信制度,将各类违法行为与诚信制度联系起来,真正做到“一处违法,处处受限”。

  从“法治创新”上求突破  让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

  苏州市委党校法律和文化教研室主任卜泳生代表说,近年来,苏州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,把优化法治环境作为优化发展环境、推进转型升级、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战略工程,法治苏州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。“但同时应清醒认识到,法治苏州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不是很协调,仍有许多制约性的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”。

  卜泳生代表认为,苏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,应着力从“法治创新”上寻求突破。“培育法治文化‘土壤’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因素。”她认为,应推进多层次、多领域依法治理,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、行业依法治理,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、自我管理,发挥市民公约、乡规民约、行业规章、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。同时,应采取多样的传播方式,在全社会弘扬宪法法治精神,让宪法文化与群众“零距离”接触,引导广大市民“有话好好说,有事依法办”,让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
  “完善法治GDP政绩考核指标体系,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关键因素。”卜泳生代表提出,在干部考核方面,不能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,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内容,把能不能遵守法律、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。

  卜泳生代表说,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,是基层依法治理的保障因素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,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。“形成民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联调联动法治机制,实现争议工会调解、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诉讼调解、仲裁调解等方式无缝对接,就地解决纠纷。同时,完善涉诉民意沟通机制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机制等,增强民意沟通实效。”她提出,“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介入机制,进一步丰富化解涉诉信访法治化方式,通过邀请律师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、法学专家等联合接谈、疏导教育,让信访老户息诉息访。”

  “此外,法治型党组织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引领因素。”卜泳生代表认为,建设法治型党组织是苏州首创的特色实践,探索出了“党建引领社区合作共治”的模式。党组织出面协调各种社会力量,当好“总调度”,以法治化的治理模式维护基层和谐稳定、促进民生福祉增长,有效解决村改居等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,探索出了法治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。她提出,在社会治理中,基层干部要注意从“政治思维”转变为“法治思维”,从“依政策治理”转变为“依法治理”,从“政治动员”转变为“法治动员”。

  把学龄前儿童纳入法治教育体系  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保护自己

 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宣传教育重点之一。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主任顾秦华代表建议,将学龄前儿童,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纳入法治教育宣传体系。采取寓教于乐、生动活泼的形式,从小培养孩子学法守法的意识,让他们学会去分辨是非,用法律保护自己,这样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。

  “一方面,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法治宣传教育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‘规则意识’。所谓‘规则意识’,是指发自内心的,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则的意识。”

  顾秦华代表说,幼儿园时期是儿童培养“规则意识”的重要时期,孩子受社会文化熏陶,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符合社会准则。进入幼儿园后,这些家里的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,都必须遵守幼儿园制定的规则,他们要学会融入集体和处理人际关系。“幼儿园时期也是大部分孩子真正接触社会的开始,他们这个时候接受法治宣传教育,是最合适不过的”。

  顾秦华代表认为,另一方面,由于缺少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,孩子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。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孩子保护自身安全及利益。

  “以儿童性侵害为例,有调查发现,85%的儿童性侵犯事件是由熟人所为,陌生人性侵害儿童的仅占15%。当孩子熟悉、信任的人对自己实施侵犯时,这些孩子缺少防范意识,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侵害。”顾秦华代表认为,“因此,学校、社会应该承担起向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责任,不仅要教育孩子如何遵守规则,也要教育孩子分辨是非,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。”